中国食品网-粮油味业。
粮油味业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粮油味业 > 监管 > 正文

贯彻两会精神 共议食业发展

2018-08-17 14:02        来源:

  编者按: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全国两会的成功召开,激励和鼓舞着食品行业人奋发图强、开拓进取,为继续书写食业新篇章而不懈奋斗。紧跟两会步伐,畅想食业明天,本报话说·洞见版特别推出“全国两会专题言论版”,围绕食品行业,聚焦新亮点,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纵论食业热点话题。本期为第一期。
  晓理:用心担好大职责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并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由此,食品监管纳入了大市场的格局。同时,组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剥离了原国家食药监总局管药的职责,由此,食品监管的职责更加清晰。这一并一减貌似食品监管的体量变小,实则责任更大。
  毫无疑问,我国的食品监管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业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食品安全没有作为工作任务单独提出,食品安全从民生关注的热点变成了行业坚守的底线。这一转变是食品监管部门砥砺奋进而成就的最大作为。但也必须承认,这个业绩让公众振奋,但是却留有遗憾。当食品行业实现由大转强,提质增效的升级时,有些行为就可能成为显现在行业面前的障碍和短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提出了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民以食为天,食品行业的升级,是经济发展的保障。可以看出,食品监管机构的改革,实际上是给食品监管加了更重的担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更加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适应食品行业升级发展的要求,在政策导向、制度设计、措施执行等方面实现对于食品行业更加精准化、科学化的有效监管。把监管工作的重点从偏重发力转为更加用心,适应食品行业的发展。实现这个要求的关键,在于监管者转变心态,深入行业,不断学习,充分利用和发挥资源优势,切实了解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切实让科学的监管成为推动食品行业成长的动力。只有如此,新机构才能够担当起新职能的大任,才能够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各类风险有序有效防控”等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要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新机构带来新使命,任重道远,食品行业的监管者需要打起精神,鞭策自己,以积极的心态当好食品行业成长的推进器,更需要定下心来,了解行业,以踏实的工作当好食品行业成长的铺路石。政府工作报告绘制的蓝图很美好,新一届政府设置的职能很到位,相信在新时代,伴随着行业的升级,中国的食品监管也会很出彩。
  王薇:适应监管新形势 坚守专业基准线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其中,最牵动食品人心弦的是此轮方案中对食药监机构大刀阔斧的改革: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药监总局职责将“三合一”,并整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部分职责,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这一改革超出很多人的预想。一些人认为,此次改革或将削弱食药监管的力量,不利于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然而,在笔者看来,却并非如此:将食品监管融入“大市场”的监管模式,不仅将真正保障自上而下食品监管的统一性,同时也牵出了当前食品安全治理的关键问题,即如何保障食品安全监管的权威性。
  食品监管本身就属于大市场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次大融合,将有利于解决实践中食品监管职责交叉和监管空白并存,责任难以完全落实、资源分散配置难以形成合力、整体行政效能不高等多个痛点。近5年来,我国各地对食品监管执法模式的探索从未止步。从地方实践来看,采取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合一”模式的较为普遍,占一半以上,还有“四合一”“五合一”等模式。此次食品监管改革,也正是在这些地方实践的基础之上完成的。从目前来看,“合”是食品监管的大势所趋。但要看到的是,食品安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是最大的民生和最基本的公共安全。在笔者看来,要让食品监管权威、高效,且具有执行力,还要牢牢抓住“专业性”这一“杀手锏”。
  近两年来,代表委员们一直十分关注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专业性。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曾说过,“缺乏专业背景和职业经验的监管队伍是没有执行力和战斗力的,也难以承担起保卫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
  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总体处于风险易发期和高发期状况的基本层面——产业基础薄弱,大而不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特性表现得尤为明显。要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仅靠“望闻问切”,难以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必须走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现代化的综合监管之路。
  如何保障食品监管的专业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食品安全必须建立战略性、基础性、长效性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属地责任落到实处。其次,要警惕个别地方在体制改革中只一味单纯追求机构整合,只一味增加监管人员的数量,而忽视了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专业化能力。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报告指出,综合执法改革在一些地方弱化甚至边缘化了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专业人员流失较严重。最后,要重视食品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鉴于食品安全的特殊性,建议对食品安全监管专业人才的培养出台相关政策,建立长效机制。
  一位基层食品监管人员告诉笔者,改革是常态。但未来食药监工作,仍难言轻松——基层点多、线长、面广,监管任务重,问责压力大,社会共治少。食品监管不能原地踏步,未来很多措施的实施,都要全国一盘棋,都要强化食品监管队伍的专业性,这样才能达到好的食品监管效果。
  把民之所望,做改革所向。相信无论食品监管体制如何变革,只要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坚守住专业性这一基准线,重视食品安全监管专业人才队伍的常态建设,就能真正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
  鲍小铁:高质量发展是食品产业的根本要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重点明确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由此可见,高质量发展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之一。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很多来自食业的代表委员就如何推动食业高质量发展发表了观点。如全国人大代表、君乐宝乳业集团总裁魏立华在关于促进奶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表示,推动乳业高质量发展,就是不断提升国产乳制品,尤其是国产婴幼儿奶粉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声誉,真正做到质量最优、品牌最强,为广大消费者奉献安全、优质、放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好奶粉;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献福认为,企业要依靠创新促进转型升级,通过利用更好的技术来保证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质量,食品企业要抓住新机遇、构建新平台,通过平台聚集高端的标准、技术、金融、信息、人才,赋能产业链上下游用户以及消费者,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代表委员们对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反响也反映出了食品业界的心声。
  食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及关联农业、工业、流通等领域的大产业。十八大以来,我国食品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支柱地位不断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已逐步显现。在新时代、新起点上,高质量发展是食业发展的根本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食业人共同的目标和任务。
  “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是大力推动食业高质量发展要遵循的两大原则,并通过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目标。作为传统行业的食品工业要通过引入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来焕发强大生机和活力。特别是行业领先企业可以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和安全水平。
  同时,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食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王宁:科技赋能 助力餐饮业全面升级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再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了人工智能给中国带来的历史机遇。而在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们的提案和建议中,很多内容也都与人工智能有关。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就表示,人工智能是堪比工业革命的大的革命,它会在很多领域给我们带来非常不一样的体验,是未来中国20年到50年经济成长重要的推动力之一。
  回顾辉煌的5年,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但有力地推进了数字中国的建设,也带来了空前的技术革命。人工智能的丰硕成果体现在“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比如人工智能+餐饮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智慧餐厅的诞生。从排队、点餐,到下单、取餐,整个用餐过程的核心环节全部依靠消费者独立完成,点餐时大数据智能推荐菜谱,用餐结束自动结账,节省了消费者大量时间。再如方便快捷的智能盒饭贩售机,顾客只需提前在App上点单,并完成支付,随后App会发送一条编码给用户,在贩售机上输入编码直接取餐。还有一些快餐店启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支付,这些让智能零售和无人零售成为了现实。
  科技创新无处不在,人工智能改变生活。人工智能利用智能化的思维和技术全面为餐饮业赋能,可以让餐企的人力和资源得到释放,发挥更大的功效,在餐饮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起到助力作用。如今,餐饮业的人工智能发展之路早已过了最开始的电子支付、接入外卖平台等常规动作时期,发展到现在,无论是在理念还是计算能力、大数据等技术上,都产生了质的飞跃,创新手段也层出不穷。尽管人工智能+餐饮业发展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可以确定的是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餐饮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相信借助两会的春风,人工智能开发将会加快发展步伐,而插上人工智能“双翼”的餐饮产业,将飞得更高、更远,同时给人民生活带来更大的便捷。
  雷克鸿:食品安全离不开绿色生态环境
  环境对于食品安全意义重大。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无从保证。
  长期暴露在污染空气中的动植物由于其体内外污染物增多会造成生长发育问题,从而影响食品资源的安全性。水体的污染会给渔业和农业带来严重的威胁,不仅使渔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同时也使食品安全不能得到保障。此外,土壤的结构和生态被破坏,会造成农作物减产。
  令人欣慰的是,笔者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获悉,我国政府部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治理环境污染,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各级政府部门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过去5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制定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3个“十条”中国食品网并取得扎实成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数中国食品网减少一半,森林面积增加1.63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近2000平方公里,绿色发展呈现可喜局面。
  由此可见,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花了大力气,下了大工夫。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有了更好的源头保障。
  食品安全需要加快发展生态农业,转变方式。从田间到餐桌,需中国食品网要严格把控中间环节。
  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与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中国食品网,形成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
  与食品相关的农业企业应建立起自己的农业及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层层细化,建立生态农业企中国食品网业诚信体系。企业发展生态农业,需要实施农业标准化,改变粗放式发展,顺应潮流,肩负责任,为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国食品网贡献力量。

分享到:

上一篇:高纤增便量、小籽促蠕动 吃红心火龙果解便秘
下一篇:茶叶上为何有小毫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