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粮油味业。
粮油味业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粮油味业 > 产业 > 正文

突出特色 注重实效——陕西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纪实

2020-01-17 15:26        来源:粮油市场报

(本报记者郝瑞  通讯员张少祥)陕西全省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从地理上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三大区域。现有10个省辖市和1个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107个县(市、区),总人口3864万。

陕西属于国家确定的粮食产销平衡省份,据统计,陕西省共有农田4600多万亩,全省正常年份粮食产量240亿斤,其中夏粮占35%、秋粮占65%。主要粮食品种为小麦、玉米、稻谷,辅以各类杂粮。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及陕南汉中地区,粮食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70%以上,陕南(除汉中外)、陕北为主销区。

自2017年以来,陕西省开展“优质粮食工程”,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取得一系列优异成绩。

“优质粮食工程”进展顺利

国家“优质粮食工程”自启动实施以来,陕西省始终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重要指示的高度,按照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提出的“五优联动”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示范引领,完善制度措施,扎实推进“优质粮食工程”落实见效。

记者了解到,2019年,按照边实施边完善方案的思路,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优质粮食工程”三年实施方案已按照国家要求进行修改完善,上报国家备案。

陕西省是首批启动“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的省份之一,三年来共争取“优质粮食工程”中央财政资金6.4亿元、省级财政资金2.7亿元,加上市县和企业自筹资金12.9亿元,总投资22.1亿元。争取到国家2017~2019年三年“优质粮食工程”重点支持后,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陕西省财政厅抓紧制定上报了陕西省《陕西省“优质粮食工程”三年实施方案》。

主抓此项工作的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分管领导表示,陕西省严格按照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财政部的要求,从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强化粮食质检体系、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等3个方面入手,聚焦目标任务,围绕“五优联动”,引导和支持绿色优质粮食生产和加工,推动粮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据了解,陕西省“好粮油”行动计划子项总投资17.4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54亿元、省级财政资金2.4亿元,企业自筹资金10.5亿元。陕西省的“好粮油”行动计划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实施示范工程,具体包括支持渭南市临渭区、富平、合阳、定边、靖边、洋县、汉阴等县区开展示范县建设;二是连续三年累计安排3.1亿元支持陕西粮农集团开展示范企业建设,支持西安爱菊、西粮实业、金中昌信、西乡利民、盛世嘉禾、商丹粮油等7个示范企业建设;三是支持27个“好粮油”就地加工项目,推动县域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四是实施公共服务及省级项目建设,具体包括开展优质粮油新产品研发,支持发展优质粮食订单种植,支持科研机构等加强科技支撑、优质粮油品牌宣传推介及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建设等。

陕西省产后服务中心建设,三年总投资1.8334亿元,共在7个市25个县区建设58个项目,目前已完成50个。

陕西省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三年总投资2.78亿万元,用于配置检验仪器设备、基础设施建设和实验室改造,共建设1个省级、10个市级和69个县级机构,监测覆盖全省64.5%的县(区)。

陕西省在实施“好粮油”行动中,还突出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科技攻关,共安排资金2300万元建设省级健康粮油食品研发中心,安排2000万元建设陕南、陕北2个中试基地,组建健康粮油食品产品联盟,以“一中心两基地”为支撑的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已见雏形。

狠抓落实,成效突出

发展订单粮食,增加优质粮食供给。与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粮食产销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的实施意见》,鼓励和支持粮食企业积极开展优质粮食订单生产。陕西省连续三年安排3500万元,支持发展优质粮食订单,计划三年发展优质粮食订单1000万亩。其中2017年发展优质粮食订单325万亩,带动农民增收近3亿元;2018年发展优质粮食订单300万亩,正在逐级核定落实。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实行优质优价、保底收购,带动农民种植绿色优质粮食,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汉阴、洋县、合阳等县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05~0.1元、贫困户再适当提高一点的价格,开展优质粮食订单收购;洋县政府出台黑米最低收购价政策,县政府落实3000万元黑谷收购贷款资金,对符合洋县黑米地标的产品,以贫困户每斤高于市场价0.4元、一般农户高于市场价0.25元的价格收购,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扩大优质黑米种植面积,同时对接贫困户,带动产业脱贫。

支持优质粮食就地转化,助推县域经济发展。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要求,加快“好粮油”就地加工转化,促进粮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三年安排近4000万元,推动优质粮食就地转化,共在74个县(区)培育发展主食产业化龙头企业,覆盖所有市(区)和70%的县区。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围绕粮食全产业链条,开展米面、玉米、杂粮及薯类主食制品的工业化生产、社会化供应,增强优质主食产品的供应能力,西安、渭南、韩城、杨凌等地通过主食产业化带动,为周边学校提供营养餐。

坚持创新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依托陕西省丰富的杂粮、富硒粮油和中药材资源,积极实施“粮食+健康”行动,探索粮食产业发展的加速机制。一是安排16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对企业研发优质健康粮油产品给予奖励,其中2018年对46个企业和院所的55个创新性粮油产品给予800万元的奖励,将一批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健康、营养、功能粮油产品推向市场。二是加强科技研发能力建设,安排4300万元支持陕西省粮科院建设健康粮油食品研发中心、陕北(延安)杂粮健康粮油食品研发中试基地、陕南(安康)功能粮油食品研发中试基地建设,推动陕西省粮科院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组建健康粮油食品创新联盟,以“一中心两基地一联盟”为支撑的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

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完善好粮油销售体系。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健全完善线下线上两个销售渠道,更好地满足粮油产品消费升级新需求。一是巩固完善线下销售网络体系。结合放心粮油示范店和军粮生活超市,采取加盟、合作、租赁等方式新增线下销售门店,扩大销售规模。二是积极拓展线上销售体系。安排财政资金支持粮食企业依托第三方大型电商平台建设线上销售网点,扩大线上销售规模。2018年对17个省内中小微粮食电商进行奖补。汉中双亚等县级示范企业利用企业村镇服务站点资源与快递公司合作,逐步将快递服务延伸到各乡村,增加优质粮油产品销售,降低物流成本。

认真规划,重点宣传

重视制度建设,强化规范管理。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其他局级领导任副组长、各处室和局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将“优质粮食工程”建设情况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压紧压实各级主体责任。围绕“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完善管理办法,制定印发优质粮油产业项目融资、优质健康粮油产品、中小微粮食电商、优质订单粮食等4个奖补办法和“陕西好粮油”产品遴选办法,会同陕西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产后服务中心项目、粮食质检项目的建设和资金管理办法。以陕西“好粮油”行动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指导各市和项目单位加强对建设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和验收绩效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落地见效,切实发挥预期功效。

加强粮食品牌建设,扩大陕西好粮油美誉度。制定《陕西“好粮油”公共品牌实施意见》,重点打造陕北小杂粮、安康富硒米、汉中大米(黑米)等公共品牌。目前,陕北小杂粮的7个团体标准已启动制定。先后推荐“老牛”“祥和”面粉入选第一批“中国好粮油”产品名录,遴选陕富集团等25户企业的28个产品入选“陕西好粮油”产品名录。记者从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了解到,今年制作的5集陕西优质粮食专题片《秦粮秦味》及入选“陕西好粮油”的企业产品广告宣传片,已在陕西卫视进行播出;制作的陕西优质粮食公共品牌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1套、2套、13套播出,大力宣传关中小麦、陕北小杂粮、陕南富硒大米等陕西省公共品牌及省内优质粮油品牌,展示陕西地域粮食特色及粮食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大大提高了陕西省区域粮食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秦粮秦味”区域品牌不断深入人心,陕西优质粮食品牌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示范县、示范企业积极制定地方特色优质粮油标准,开展区域品牌创建和培育。定边县定之荞示范企业参与了荞麦粉国家标准制定工作。洋县组织完成洋县黑米地方标准修订工作,并积极打造“食补国宝——洋县黑米”公共品牌。

“陕西省‘优质粮食工程’自实施以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国中对陕西省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作出重要批示:这项工作很有意义,成绩可喜。望继续努力,越做越好,为民造福。同时,陕西省财政也大力支持‘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陕西省三个子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巩固和推动陕西省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维东表示。

分享到:

上一篇:永丰米业:以品牌为引领 精心打造“平安”小产地
下一篇:无锡粮储局:“借船出海” 助推特色优势产业项目走出国门